“全红木”与“红木”价格有天壤之别
据戴爱国回忆,早十几年前,东南亚国家或者南美洲、非洲国家对红木的开采很容易,因为这种树木随处可见,甚至马路边上就有。可多年的开采使得红木越来越少,要开采恐怕要走到深山野林里,因此红木成为珍稀物种。“现在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管制,加上进出的关税,如今原材料的成本非常高。”
目前,大红酸枝和微凹黄檀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价格攀升了不少,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据了解,纯粹的红木家具只能用红木里头的树心来制成,行家叫做“心材”,而其余的部分都叫“边材”。张祝林向记者介绍,“全红木”和“红木”不一样,“全红木”是不带“边材”的,而“红木”是可以带有一点点“边材”的。而且国标对“全红木”的要求很高,必须使用同一种木材制作而成,不能掺杂其他类型的木材。根据红木家具国标规定,每个零部件里允许有不超过10%的“边材”,但必须在产品质量明示上标明。
有业内人士以交趾黄檀红木家具为例提醒:新规规定,质量明示卡标注共分三种情况:如果产品的所有木质零部件,除镜子托板以及托板压线条外,全部采用交趾黄檀的锯材则称为“全交趾黄檀(全红酸枝)”家具;如果产品的主要部位及外面目视部位的木质零部件,采用交趾黄檀的锯材,内部及隐蔽处采用其他优质硬木锯材,则标注为“交趾黄檀(红酸枝)”家具;如果产品直接用硬木打造之后表面进行交趾黄檀薄板“贴皮”,则称为“交趾黄檀(红酸枝)包覆”家具。名称不同,一字之差,用材则不同,价格有天壤之别。消费者不注意这些,就掏了全红木家具的价格。
市场需监管 乱象需规范
从旧国标到新国标,国家对红木家具的要求可以说是逐步严格,可若执行不到位,所有的标准都只是一纸空文。
业内人士坦言,红木家具市场的规范亟待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北方发展红木生意多年的张祝林对于市场的氛围有很深的感触,“几年前,北京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及北京市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所等国家权威部门,合力试行一种对红木实行‘户籍制’的管理办法,对各种红木家具进行产品鉴定并发放‘身份证’,成为合法的‘户籍公民’,深发红木独家试行了这个制度。”除此以外,让张祝林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北京有一批对红木家具深有研究的人,他们时常会在市场上走动,一旦发现不合规的现象就会上报主管部门,要求企业整改。久而久之,北京红木家具市场的行为便越来越规范和安全。
别被“低价促销”忽悠了
红木家具市场不规范,消费者该如何挑选呢?
戴爱国提醒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需要注意:
找声誉好的大品牌或者一些知名的个人工作坊来了解信息和购买;第二,要对红木要基本的了解,熟读“一卡一证一书”;第三,要看产品的手工艺与价值是否相符;第四,低价促销的千万要小心,真正好的东西折扣最低在6—7折,低于这个折扣的要不是处理品,要不就是仿制品。另外,国内的红木家具价格与欧式家具的价格不分伯仲,如果所看的红木家具价格低于欧式家具的均价,那就值得斟酌了。最后,可以和商家签定合同协议,明细产品的详细信息,以便出现问题后维权使用。目前深圳红木家具主要集中在观澜,同时作为深圳市政协委员的张祝林希望政府联合行业协会在观澜打造一个红木家具博览园,还可以请一些专家来把关,效仿北京的做法,鉴定好了给予发证,这样就可以杜绝一部分伪劣产品或者不诚信的经营商家。 |